张雪峰爆红了,很多人骂他,也有很多人捧他,在很多小城市的家长和学生看来,张雪峰就像救星一样,为他们指点迷津,据说,张雪峰的咨询费已经涨到8900元,一门课程就能卖450万元。
张雪峰的爆红,一点都不奇怪,中国存在着信息茧房,大城市与小城市,精英与平民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张雪峰做的,就是缩小这个鸿沟,让小地方的人也能知晓一些内幕。
【资料图】
不同阶层间因为人脉和视野的不同,必然存在信息差,但在中国这种不透明的机制下,这个信息差格外大。很多消息,可能大城市的精英早就知道了,但小城市的平民,需要2年,甚至3年才能感受到。
以前,经济高速增长,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遍地是发财的机会,你的信息准不准确,还没那么重要,只要你稍微勤奋一点,有点能力,会来事,至少能越过越好,做了错误的选择也有机会纠正。
但现在存量博弈的年代,不讲信息不行了,踩错一个坑,可能一生也就这样了。所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一下多了起来,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少踩雷,争取一路选对。
人家接近信源近,什么消息都能第一时间获取,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信息和潜规则,也知道的一清二楚,中国股市、房市赚钱的那批人,都是靠着信息差。
具体到就业领域,视野也差很多,很多小城市的父母完全看不清社会发展的大势,也不清楚很多专业的内幕,都是凭感觉稀里糊涂的报。
比如考公,不少家长都不知道公务员招考大部分要求文科类专业,而且往往只集中在汉语言文学,法学,会计几个领域。
他们一边让孩子高中、本科都选理科,一方面希望孩子考公,可谓是南辕北辙,问就说几个大领导是理工科,但他忘了60年代和现在能一样吗,公务员招考早改革了,理工科很多除了少数专业对口只能考三不限。
知乎上大量抱怨自己学了理工科不好考公的,这是典型的信息差。关于考公这块,我曾经还遭遇过一个乌龙,当时我出于兴趣报了行政管理,但是我发现周围的同学报该专业都是以为好考公,结果后来才发现公务员招考行政管理的适用性并不高,不如学汉语言文学和会计。
从考研中行政管理极高的分数高,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信息。
还有一些信息,也很少有人知道,比如说金融圈歧视女性,土木工程几乎不要女生,读了也找不到工作,还有电力系统关系户很多,没有关系寸步难行。
还有就是张雪峰反复强调的新闻学,说新闻学不好就业,孩子要报宁可将其打晕,新闻学不好就业确实是事实,2022年就业研究所的数据就显示记者的就业景气指数是0.06,编辑是0.09,什么概念?就是100个求职者分别对应6个岗位和9个岗位。
我从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了解到的信息,也是传媒类专业就业比较难,部分专业的真实毕业去向落实率不足50%。新闻学对口的工作就业形势确实不好。
更何况新闻学确实缺乏核心竞争力,很多不读新闻学的人也都进了媒体,我身边两个很有能力的记者,一个学旅游管理的,一个学电子工程的,我还曾在新京报待过一段时间,但是我是学行政管理的。可见新闻学这个专业,确实缺乏核心竞争力。
除了这些具体的,很多大的信息,小地方的人得知也有慢一些,比如现在都说“孔乙己脱不下长衫”,“学历贬值”,尤其是文科生就业困难,还不如学个技术,这些信息还没有完全传到小地方,很多学生仍然在拼命地卷,而且为考上一个普通一本的文科专业而沾沾自喜。
其实你卷那么辛苦,还真不如调查清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学一门技术。
还有现在很多小城市家庭就喜欢女儿去当教师,其实现在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已经临近黄昏了,北京师范大学乔锦忠团队刚进行了测算,因为出生率持续走低,未来5-10年,中小学生的数量会大幅锐减。
他们预测,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人口达到顶峰,2023或2024小学学龄人口达到顶峰,2026年是初中达峰,2025-2028义务教育学生每年会以100-200万的规模减少,2028-2035年是三四百万,到2035年我国将有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缩招,不给新人编制而是签合同,部分学校还出现了降薪欠薪的情况,这是因为大环境变了,就跟之前幼儿园行业遭遇重创一样,随着出生率降低,学校缩招,降薪,学校间合并都是必然的。
但是这个信息,有多少家长和学生知道呢?当大多数人去的时候,行业的红利大概率已经没了。
理解了这种信息差,你就知道张雪峰为何爆红,很多小城市的家长信息闭塞,一辈子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张雪峰等于给他们开了一扇门。
但是,虽然我理解张雪峰爆红的原因,但我并不看好他的作用,也许张雪峰的科普能改变极个别人的命运,但对社会总效益或者考生这个群体的总效益,贡献为0。
因为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只要总量不变,所有人卷或者不卷,结果都一样,就跟高考一样,假设211就在河南录取1万个名额,你河南考生是卷死还是躺平,最后都是1万个河南人考上211,你再怎么卷,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你和北京的差距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推荐专业也是如此,张雪峰说计算机可以挣钱,可是在经济中低速增长下,市场上的需求就那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也就录取那么多人,报的多报的少重要吗?该录取多少还录取多少。
反之,你让这么多人学计算机,甚至很多文科生也去卷,最后计算机的人供给过剩,降低的是整个行业的工资,又会有很多人失业。殊不知新闻专业在零几年也是很火的,那会报社都主动去大学招人,结果现在怎么样呢?
张雪峰的推荐本身就有影响,路走多了就没路了,蛋糕不做大,分配机制不变,去卷专业总体的效益不会变,而且你拿现在的情况去预测4年后,4年后形势又大变怎么办?有多少人从事的行业与自己的专业有关?(今年填报高考志愿,学生集中扎堆报计算机,文科专业哪怕是名校都成大冷门,以后恐怕会计算机专业过剩)
有时候我们必须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都抵不过时代的洪流和偶然的命数,张雪峰给了那些家长和学生那么大的希望,最后会不会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多人偏执的相信高考就是一考定终身,现在又相信专业定终身,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还在延续。
张雪峰的爆红也反映出很多中低层中国人的思维局限,那就是逃不出卷的思维,其实增加社会总效益,保护普通人的办法早就有了,就是福利国家,正如庇古所说:穷人获得一块钱的幸福感和效用比富人要多,因此照顾穷人,加大二次分配,增加社会消费,是必要的。
但是遗憾的是,我看了这么多所谓出身底层的博主,能想出的公平的办法还是卷,还是那句话,就1000个名额,你卷不卷结果会有改变吗,最后大部分人还会是失败者。张雪峰的爆红还是没有超出“卷”和一考定终身的思维。
那些小城市的家长和学生最后迟早会发现,张雪峰和此前的俞敏洪一样,也不过是宣扬一种不能实现的乌托邦。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