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平台型基金公司的代表之一,「倚重平台的力量而非个人的突围」是刻在工银瑞信基因里的理念和文化,也是其近18年来穿越周期风暴和行业沉浮的智慧结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馨金融
洪偌馨/文
近日,「工银领航三年持有混合」将于5月底发行的消息传出。
作为全市场少有的四人共管的公募偏股混合基金产品,它可能会受到很多关注,包括质疑。尽管提前已有心理准备,但市场反响的热度依然超出了预期。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多元基金经理制度并不鲜见,其核心在于投资的多样化与投资决策权的分散化。包括桥水、千禧、城堡等很多知名基金都是该模式的忠实践行者。
而在国内,虽然不乏多位基金经理「组队」管理一只产品的先例,但多达四位基金经理共管的情况却也极为罕见。
此前,市场上逾万只公募产品中,除公募REITs外,仅有11只基金是由4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其中多以「固收+」产品为主。
所以一时间,各种声音扑面而来:四个人的协作机制、考核标准如何制定?不同风格之间要如何配合与平衡?决策机制能否顺畅执行?
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工银瑞信其实已经准备了很久,甚至远在筹备这只产品之前。
作为中国平台型基金公司的代表之一,「倚重平台的力量而非个人的突围」是刻在工银瑞信基因里的理念和文化,也是其近18年来穿越周期风暴和行业沉浮的智慧结晶。
这是「工银领航三年持有混合」的底色,也是工银瑞信的底气。
近几年,国内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快速扩容的基金规模对管理人的能力边界、策略容量都带去了极大的挑战。
兴业证券在一份报告中回溯了过去十年的数据显示,眼下的行业轮动强度已创下近十年新高。所谓「风水轮流转」,行业的轮动演化虽然增加了投资难度,但亦提供了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
但在市场风格变化加剧、产业转型升级提速的时代背景下,要精准把握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并非易事。
这背后除了有基金经理本身精力和覆盖范围有限的原因,也有单一策略容量限制的因素。
这便是多人共管产品的设计初衷,即尽量让整个组合有效覆盖不同风格或重点赛道,拓展研究的广度及深度。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风格配置和行业配置来保持均衡。同时,定期做资产配置的再平衡。
通过这种思路,最终追求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性,尤其是在极端行情的状态下,力求降低整个组合净值非常大幅度波动的概率。
工银瑞信希望通过自上而下团队决策的优化、自下而上个人能力的互补、严格保障的执行纪律,以解决产品的规模和业绩之间的矛盾,提升产品本身的兼容性,和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其实在海外市场,多元基金经理制度有效性已经被反复验证过。它曾帮助美国资本集团度过20世纪50年代末的发展危机,也是当今众多知名对冲基金的选择。
以美国资本集团为例,目前其管理的基金均采用多元基金经理制度,每个基金平均有6位投资经理共同负责,其中权益收入主题下每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更是多达13人。
而此次,「工银领航三年持有混合」不仅尝试了四人共管的模式,还设置了三年锁定期,希望以此减少投资者因市场波动而带来的干扰,及追涨杀跌等非理性操作,以更好地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事实上,在行业积极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推出封闭期产品成为很多基金公司的共同选择。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仅限于资产配置负债端层面的调整,而在资产端却没有对应的措施来匹配。
这也是工银瑞信设计「工银领航三年持有混合」采用多人共管模式的另一重考量,希望通过投资管理层面的设计,真正实现资产端的优化,丰富投资人资产配置的多元选择,这或许是迈向资产配置3.0时代的探索。
在中国市场,多元基金经理制度一直以来并不主流。究其根源,可能还在于实际操作层面的复杂性。
如何将风格、偏好不同的几位基金经理糅合在一起,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有效出击,实现1+1>2的效果?如何能博取众长,同时又避免摩擦和内耗?如何公平地衡量每一位基金经理的付出和成绩?
对此,工银瑞信对「工银领航三年持有混合」做了严格的制度安排和严谨的操作规划。
在产品决策层面,背靠投研一体化平台,以统一投资理念引领,进行科学投资决策。而在基金经理层面,则用分仓管理机制打造「并联」合作模式。
具体在决策机制上,首先,定期召开资产配置决策会议,以形成对市场投资风格的判断,并动态调整子组合业绩比较基准。然后,在此基础上,基金经理充分发挥自己所长,各自精专,自行确定所管理组合的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
在仓位分配方面,初期是根据资产配置决策会议的结果来分配,后期则会根据组合业绩、市场风格,以及子组合的表现进行动态调整。如果出现分歧,会通过投票等方式进行共同决策。
但所谓的决策也并不是简单的yes或no,比如,对某只个股,即便获得了少数票,并不意味着它就会被淘汰出局,而是会保持一个相对中性的判断及仓位,保持观察。而后,根据后期的复盘或验证来进行调整。
对于考核的方式和标准,据了解,工银瑞信将根据资产配置决策会议,明确产品投资的风格和各子组合的业绩比较基准。而基金经理则要对自己管理的子组合,以及整体组合双向负责。
通过多元基金经理制度,让每人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力求做好每个子组合的管理,进而形成合力。
放在当下的中国市场,多人共管也被认为是对过去几年基金经理「明星化」现象的一种修正,同时,随着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的延展,亦可有效应对投资的复杂性挑战。
不过,在杜洋看来,制度和规则上的设计只是一方面,产品背后,工银瑞信的企业文化、投研体系的有力支撑,以及四位基金经理的默契配合和理念相通等因素才是更重要的基石。
作为中国平台型基金的代表,工银瑞信经过近18年的深耕,已经形成了平台化、一体化、团队化的投研体系,设立了15个能力中心和4大研究板块,近200人的投研团队。
具体来看,工银瑞信的研究部分为8个组,除了消费、医药、能源设施、TMT等行业组之外,还有宏观策略和海外市场。每天、每周、每季都有固定的投研分享、主题讨论和深度复盘等。
「实际上的沟通密度要高的多」,据了解,在工银瑞信内部,如果基金经理对哪一只个股感兴趣,或者需要深度了解某个行业,可以随时发起会议,请相关研究员来进行分享和讨论。
正是这样的机制和平台,才让投研真正实现了「一体化」。即便是基金经理的管理范围从行业主题扩展到全市场基金,依然可以依靠投研团队的研究成果来实现稳定发挥。
也正是这样,工银瑞信才能不断面对市场考验。海通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工银瑞信主动权益近三年超额收益及绝对收益均居12家权益类大型公司第一。旗下有7只权益类基金近三年、近五年收益率高居同类前10。
更重要的是,在团队化、一体化投研平台的支持下,工银瑞信一直是业内构建产品线较高效、品类较丰富的基金公司。并且,在百花齐放的同时,还能实现各风格板块、行业主题均有绩优基金。
其实,早在2019年,工银瑞信便在一个组合上启用过四位投资经理共管的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此次,工银瑞信便将这种模式应用在了公募产品上。
从「工银领航三年持有混合」拟任的四位基金经理来看,杜洋、胡志利、谭冬寒、盛震山覆盖了成长、价值、均衡等不同市场风格及主要赛道,各自皆有所长,优势互补。
以杜洋为例,他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既均衡分散,又能在行业轮动间灵活切换。而能力圈覆盖广泛、善于控制风险的他就像是这四人团队中的「舵手」,既能把控方向,又能进退有度。
其在管时间最长的工银战略转型主题A,近三年、近五年累计回报分别是140.95%、188.14%,均居同类第一,是绝对的实力担当。
(注:相关年限数据截至2023.03.31;产品净值增长率来自定期报告,近三年、近五年的业绩比较基准为13.69%、9.52%,截至2023.03.31;排名来自晨星,产品同类为中国开放式基金-中盘平衡股票,近三年排名1/125、近五年排名1/52,截至2023.03.31。)
深耕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两大投资主线的胡志利则是紧跟市场趋势,把脉时代动向的好手。作为工银瑞信权益投资部投资总监,他眼光独到、出手精准,这些年挖掘到了不少优质个股,有着「大盘成长捕手」的称号。
而工银瑞信研究部医疗保健研究团队负责人谭冬寒则是医药赛道上的科班型选手,其在管时间最长的工银医药健康A,近三年业绩排名居同类前1/5,居于同类领先位置。
(注:相关年限数据截至2023.03.31;排名来自晨星,产品同类为中国开放式基金-行业股票-医药,近三年排名为14/75,截至2023.03.31。)
这位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十分注重基本面研究,一旦看准目标便会重拳出击,并且持股周期长、换手率低,坚持「做时间的朋友」,相信长期的力量。
还有在四位基金经理中非常「独特」的一块拼图——盛震山,他以价值为导向精选标的,坚信取得投资收益的重要前提是价值判断,而非仅仅投资于好公司、好赛道。因此在个股选择中做足减法、极为聚焦。
除了盛震山,其他几位都是工银瑞信内部培养,已经在一起共事超过十年,对彼此的投资理念、研究风格、工作方法等都已非常熟悉。而正是因为有了团队协作的氛围和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和而不同、齐聚众智。
就像用四个人拼凑出一块拼图,只有包含每个人的知识碎片,每个人的技巧智慧,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投资画卷。
可以说,作为国内少有的平台型产品,「工银领航三年持有混合」的推出不仅是工银瑞信依托公司在平台化和投研体系一体化上的经验,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实践探索,也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