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广东台山“碗头仔糍” 清甜饱腹解乡愁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一看到WeChat上有朋友发‘碗头仔糍’照片,就馋得慌。记得以前在台山农村生活,邻居二婆农闲时经常炊来吃,每次她都会留出几个给我解馋。”近日,现居美国纽约的广东台山乡亲黄女士透露,母亲移民前特意从台山祖屋翻出28个旧式“碗头仔”(小瓦钵)带上,说是当年的“嫁妆”之一。
(资料图)
“碗头仔糍”,是广东台山人将浸泡的粘米磨成米浆,按一定比例加入白砂糖或黄糖煮成糖水,搅拌均匀后,将米浆斟入蒸笼(或炊糍笼)里的“碗头仔”内,隔水炊熟的米糕。“碗头仔糍”诞生于食物匮乏年代的台山,是当地农妇为给田间劳作的男人填肚子而创,“吃得饱”是当时最重要的功能,在民间又被称为滑糕仔、碗仔糍、碗头糍、钵仔糕。
台山市四九镇五十墟饴香包点店每天炊制黄糖、白糖两款传统口味的“碗头仔糍” 李晓春 摄据当地人介绍,台山传统的“碗头仔糍”,炊熟摊凉后,可见中间位置有明显凹进去的地方,台山人称之为“肚脐眼”。如今市场上卖的,多数无“肚脐眼”这一特征,是加其他配料炊制而成,对外统称钵仔糕。
“左手拿住‘碗头仔’,右手拿一条牙签或竹签,沿着内壁插到底,顺时针方向刮一圈,然后轻轻一挑,整个‘碗头仔糍’就完美脱出。”现居马来西亚槟城的“60后”台山乡亲陈先生称,母亲在台山生活时以卖“碗头仔糍”等糕点营生,这种操作方式他小时候一看就会。
广州“步步高昇”钵仔糕店每天吸引不少顾客慕名前往帮衬 李晓春 摄在台山,目前仍有部分糍档、小食店坚持炊制“碗头仔糍”,与新款口味钵仔糕同售。“今天钵仔糕还剩白糖、斑斓两款口味。”5月1日下午,在台山台城街道西门墟设摊的“婵姨靓粽”负责人伍彩琴跟顾客说。
顾客在“步步高昇”选购钵仔糕 李晓春 摄在传统味道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是台山人以手艺谋生的发展之道。台山人在广州越秀区经营的“步步高昇”钵仔糕店,长期位列某点评类APP广州钵仔糕排行榜第一,店内钵仔糕的口味有60多款,每天还没到营业时间就有顾客在门口排队等候购买。
传统口味和新式口味的钵仔糕 李晓春 摄“平时每日会限量供应20多款口味的钵仔糕,全都是老板根据现有、当造的食材手工制作而成。这个‘五一’假期期间,他凌晨三点钟就开工,比平日提前了一个小时。”5月2日,“步步高昇”老板雷焯恒的母亲透露,她是台山大江人媳妇,儿子原先从事广告工作,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专营钵仔糕,至今已超过10年。
“五一”假期期间,在台山市台城街道西门墟设摊的“婵姨靓粽”工作人员为顾客打包斑斓味钵仔糕 李晓春 摄“阿姨,我每款口味都想要两个,用盒子装起来带走。另外,凤梨、桂花绿豆各一个,在这吃。”来自深圳的马女士说,她特别爱吃钵仔糕,每次到广州都去帮衬。
刚炊熟的“碗头仔糍”需摊凉后再脱开打包 李晓春 摄“台山传统钵仔糕,只有黄糖、白糖两款口味。我儿子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饮食习惯,搭配不同食材、配料,精心研制出不同口味的钵仔糕,他自己尝过觉得满意,才推出销售。”雷焯恒母亲说。
台山传统口味的白糖钵仔糕 李晓春 摄“我记得深水埗街市附近有个台山黄伯,以卖家乡风味的糍营生,钵仔糕是现卖现脱的,‘超抵食’。”香港“70后”市民伍先生透露,香港钵仔糕款式繁多,他认为台山钵仔糕吃起来更具家常味。
台山“碗头仔糍”中间凹进去形似“肚脐眼” 李晓春 摄无论是大部分台山人口中的“碗头仔糍”,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妇孺皆知的钵仔糕,这种口感软糯的小糕点自改革开放后,就占据了好几代人的童年记忆。如今,市场上制作钵仔糕的配料日益繁多,但依然有台山人坚持炊制传统口味的“碗头仔糍”,来满足大众需求。那熟悉的味道和口感,令台山人倍感亲切,甚至可“治愈”海内外台山人生活或工作中所遇到的不开心。(完)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